寿安寺·金鳌山景区座落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上,寿安寺是上海市崇明区建寺最早的四大佛教名刹(奉圣寺、兴教寺、慈济寺、寿安寺)之一,也是上海市六大佛教古刹之一。始建于宋代淳祐年间(1241-1252),早于崇明的行政建制三十多年。寿安寺历史悠久,自建寺以来历经七百多年的岁月沧桑,成为崇明岛上唯一一座至今尚存于世的佛教古刹。因为崇明岛是流沙冲积而成,建在岛上的寿安寺也曾屡次因为寺基坍塌而迁址重建,直到明万历年间,寺院才真正在现址固定建造。在历史上,寿安寺虽经磨难和迁址,却由于历代崇明官员和高僧大德的鼎立护持,古刹常能在劫难之后幸存下来并得以发展。建国以来,寿安寺虽曾遭受毁灭性的摧残,却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,得以劫后重生,并在几代高僧的苦心经营下日渐呈现出勃勃生机。近年来,寿安寺各项工作全面展开,来寺敬香礼佛的善男信女与日俱增,香火空前旺盛。清净庄严的寿安古寺正迎来欣欣向荣的发展机遇。寺后金鳌山又名金凤山,始筑于宋代,是由人工堆筑而成的土丘,因形似金鳌而得名,原为航海标识。清山内遍植名花佳木,有多种数百年的上海一级古树名木,成为海上一大名胜,声名远播。范国泰赋有“金鳌山八景”诗,其八景为“金鳌远眺、绿水环亭、长堤新柳、清远荷香、庭荫丛桂、梅林积雪、后乐观鱼、寿刹钟声”。清光绪十九年,本邑乡绅冯泰松等集资在金鳌山巅峰建造了一座高10.5米的六角形镇海塔,其正面上竖书“宝藏兴焉”,下横书“镇海”,东南西三壁分书“安、静、定”三字,意为可止海坍。如今山寺一体,金玉满堂,既有深山古刹之神韵,又有平川名寺之风华。